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准企业化实践教学探讨
一、引言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目前各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和规划常常出现滞后或严重脱节的现象,制约着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规划。针对这种现状,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目标需要重新定位,以顺应不断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对员工的培养需求。笔者认为,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应从专业班级管理、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实施、企业岗位角色转换等方面来全力打造专业特色,尤其是在实训教学环节中,把教学延伸到准企业,把企业的各个运作流程融入到教学与实践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熟悉岗位和企业运作。笔者结合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来探讨准企业化模式,谈谈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准企业模式下的一些做法。
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企业信息化进程日趋加快,电子商务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然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却遭到社会的很多质疑。社会普遍认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脱离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很难适应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最为严峻的是,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中职毕业生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惨状。究其原因,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学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存在很大欠缺。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专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观模糊
电子商务是一个既宽又广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定位,这个专业的建设是有问题的。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不像其他专业那么成熟,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处于摸索阶段,学生学这个专业主要是因为热门,听起来时尚,觉得学习这个专业有前途,但是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后怎么就业都是不确定的。其实在学校的专业建设上对于这样的问题的思考也是不成熟的,多数学校提出了培养目标宽泛、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但这并不符合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使用需求。
就目前培养状况看,大部分中职学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都急功近利,缺乏培养创业型或创造型人才的意识。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与社会各方面、多层次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就业结构相匹配。在培养目标上,必须转变传统学历教育的思想,牢固树立教育终身化的理念。要适应社会终身学习的需求,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相结合,还要牢固树立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要把过去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观。
2.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多表现为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内容不具体,甚至根本就没有便于学生使用的实训指导书等。再者缺乏实践教学所必需的实验场所和实验器材,实验以模拟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动手实践。 再加上专业上没有放长远目光,没有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没有形成准企业化的学习氛围。
3.教学资料与素材较少
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资料和素材是开展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应具备难度适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等特点。而目前市场上有关电子商务的教学资料,特别是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材内容不均衡、不连贯、电子商务教材主题不清晰、教材知识陈旧、教材实用性不强、教材提供素材缺乏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教学的有效进行。因此,电子商务的教材建设还有待加强。
三、准企业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定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与一定培养目标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模式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了一体。“准企业化”教学模式,就是模拟企业内部电子商务的岗位运作机制,制定与企业岗位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能充分反映电子商务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同时,在校内建立岗位实训室,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在教学方法上,准企业化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模拟企业实际运作为核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专业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任务,同时配备校企合作企业相关教师,真实岗位真操实练。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模仿”向“主动实践、创新”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电子商务专班工作室”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实物、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体验电子商务相关岗位实训,培养岗位思维,增强就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