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
    主页 > 综合新闻 >

2018-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政策支持

政策利好不断,行业地位提升,目前全国已有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杭州设立了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6年12月发布的《杭州市关于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政府将在龙头企业引进、跨境电商品牌培育、“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等七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抢占跨境电子商务制高点。此外,2017年4月,广西也出台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深入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发展。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新蓝海

2016年,全球超过12%的跨境实物贸易通过数字平台完成;50%的跨境服务贸易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国家中,有26个国家的销售额同比增加30%以上。2017年1月至4月,消费额同比去年增速最快的13个国家中,有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额同比平均增速超过10倍。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新兴市场,更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数字经济增量的核心驱动力。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网上丝绸之路的搭建也将帮助更多中国中小企业通过数字贸易走出国门。

(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助力跨境电商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和消费结构升级,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商品交易的观念和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贸易方式。同时,政府实施“互联网+外贸”战略,也加快了跨境电商发展。

(四)消费升级推动跨境进口增长

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体,更加追求个性化、时尚化与高品质的消费习惯提现了消费升级的需求,而国内一些商品的供给端还停留在低端、仿冒、大众化商品阶段,无法满足部分中高收入居民消费升级的更高要求,对境外商品的需求就成为了推动跨境进口增长的内在动力。

二、不利因素

(一)国内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妥善的保障

随着我国电商发展速度的增快,我国有关电商的法律制度已经无法跟上其发展脚步,而跨境电商是相对于国内电商而言在法律制度方面要求更高。但是纵观我国对于电商的法律条文,在经济领域范围内并没有对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还有一定的法律规范的条文进行约束,但是跨境电商却在这方面略显薄弱。发生贸易纠纷的时候,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妥善的保障。

(二)跨境电商现有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跨境电商现有的服务体系虽然有国内成型的经验借鉴,但是因为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及国内外客户的差异,国内成型的服务体系在国外并不奏效。跨境电商由于没有充分的了解国外客户的需求及市场的实际情况,通常在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服务有效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跨境电商不但要认真分析国外客户的特点和需求,还要根据国外市场环境及国外客户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体系,并提高服务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存在信用风险问题

跨境电商的交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网络上的商务模式,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买卖双方均面临一定的信用风险。跨境电商的发展还需政府完善现行行业信用法律法规。针对跨境电商行业性质,从身份识别、征信情况、隐私保护和处罚等方面制定约束交易主体行为的信用法律法规,规范交易活动过程。

跨境电商交易总额预测

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0%;2016年为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4%;2017年上半年为3.6万亿元,同比增长30.7%。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将达到10.1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12%,2022将达到23.3万亿元。

进口电子商务交易额预测

2015年,我国进口电子商务交易额为0.9万亿元,同比增长47.95%;2016年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32.28%;2017年上半年为8,624亿元,同比增长66.3%。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进口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2.5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0.72%,2022年将达到7.4万亿元。

出口电子商务交易额预测

2015年,我国出口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8%;2016年为5.5万亿元,同比增长22.49%;2017年上半年为2.75万亿元,同比增长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