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就是中国电商版的谷歌和F
拼多多8月份日均7000万订单,中国快递8月份总单数是72亿,日均2.4亿单,拼多多订单占中国快递日均总量已经接近30%,而去年这个时候占比是25%。
而十一黄金周,拼多多最新的成绩是单日订单数超过1亿单。
几年前,当大家都以为中国电商将被阿里和京东两强统治的时候,拼多多横空出世,并且以火箭般的速度增长,上市,再增长,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这是中国互联网过去五年时间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截至第二季度,拼多多的年度买家数量已经高达6.83亿,同时增速是惊人的41%。第二季度,拼多多单季增加了8000万活跃用户和5500万买家,净增活跃用户数是淘宝特价版的两倍。去年第二季度,阿里的年度买家数量是6.74亿,实现这个数字,阿里巴巴用了16年,而拼多多只用了5年。
今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年度买家数量7.42亿,同比增速只有10%,按照双方的增速对比,拼多多的买家数量超过阿里板上钉钉。
之前我们大家都认为阿里是中国电商的天花板,但是拼多多打破了这个认知!
研究电商行业的投资者都知道阿里电商近期流量增长不错,但这并没有影响拼多多向前冲刺狂奔的速度。
拼多多去年的高速增长曾经一度给淘宝不小的压力,淘宝的GMV增长甚至降到了个位数。可是今年两者的差异化逐渐显现。
阿里和拼多多增速的差异证明,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核心因素已经不再是价格,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商业模式。以阿里为代表的传统搜索式电商虽然依然强势,但是根植于社交场景的拼多多增长却更加惊人。
拼多多是全新的物种,虽然表面上拼多多和淘宝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本质上有巨大的差异。
阿里就是电商版的谷歌,拼多多就是电商版的Facebook。
在Facebook崛起之后,谷歌感受到了冲击,可是并未动摇其根基,原因在于两者虽然都是移动广告巨头,但两者商业模式有本质区别。
拼多多和阿里巴巴亦是如此。
几年来微信生态下的电商企业多如雨后春笋,可是集大成者唯有拼多多,只有拼多多完全释放了微信生态下巨大的流量潜力,这是京东也未能做到的事情。
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来看,社交场景作为中国最大的流量生态,不可能长期不存在购物需求,因此,也必然会催生新的商品交易模式。
拼单,是社交场景+购物需求的最佳产物,也是激发微信生态内庞大社交流量的最佳手段。
没有微信,拼多多难以实现今天的规模;没有拼多多,微信生态下巨大的流量也无法被激发的如此彻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拼多多的崛起离不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的房价暴涨之后,居民消费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享受到泡沫红利的人群消费不断提升,而更多的主流消费者开始追求性价比。
拼多多代表的社交+拼单的商业模式,在性价比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充分挖掘阿里未能覆盖的电商流量上独占鳌头。
而今年的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再一次让人们重新反思消费主义。用户越来越精,发现商品主要是拿来用,不该为背后的消费符号买单。拼单是最大化效用的方式,因而在这个时代受到追捧。
很多人不了解拼多多的人都对拼多多有不小的误解,实际上拼多多并不是完全追求低价,也不是压榨商家提供最低价格,而是追求极致的性价比,让用户可以花同样的钱买到最适合商品。
拼多多数千人的规模,其中一半都是技术人员,前百度总裁陆奇也是拼多多的独立董事和薪酬委员会主席,为什么会邀请陆奇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原因很简单啊,邀请那些真正出色的技术牛人。如果只是追求品牌商和渠道商提供最低价格,完全不需要这么多的技术人员,也不需要在技术人员投入巨大资源。
拼多多如此重视技术的原因在于它想要实现的是“货找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背后必须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支持。
最近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会用不少时间刷拼多多,对于现在的拼多多,我的感觉是它正在逐渐成为电商版的今日头条或者抖音。
根据抖音官方的最新数据,抖音日活用户已经超过6亿,并且仍在快速上涨,很有可能已经超过QQ的日活用户,成为仅次于微信的中国第二大APP,抖音能达到这个高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而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抖音,都是凭借强大的算法和用户数据,实现向用户的精准推送,用户黏性高,用户每日平均时长都超过一小时,在其背后也是“内容找人”。
根据极光大数据的报告,第二季度,拼多多的用户时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用户黏性不断提升是“货找人”模式正在逐渐取代淘宝天猫的搜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