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电商打一样的折,还享受满减,我们在上海发
午后一点走进位于8号桥创意园区四期的“神兽之间”,200多平方米的店堂里,三两顾客在书架间穿梭,一座位一插座的“自习”区域,三张桌子被三台笔记本电脑占据。
“85后”蒋巍今年1月初开了这家新店。刚开业就遇上疫情,他自嘲“可能是最不走运的书店”。2月10日,“神兽之间”恢复营业,当月营收刚好覆盖水电费,令团队成员受到了小小的鼓舞——在疫情仍旧较为严峻的阶段,愿意走进书店的读者往往带走不止一本书。“明显感到很多人是带着问题来的,比如以前觉得比较冷门的生物类书架,读者停留的时间很长。”
不同于一般书店的书架陈列,“神兽之间”试图搭建的是一个包含10余门逻辑学科的通识框架。书架分为A、B、C三个梯度,从“好奇”“进阶”到“深入”。每门学科都有一个副标题,比如哲学:帮助我们少犯错误,经济学:反直觉的洞见,历史:拓展我们所能体验到的世界的纵深,社会学:帮助我们发现因熟视而无睹的身边之物,技术:作为有规律演变的文化现象……
在“生物:突破人类想象边界的进化史”的A、B、C三个梯度中,“好奇”对应的是《生命简史》《蚂蚁的故事》等;“进阶”有《消失的微生物》《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等,最靠墙的达尔文《人类的由来》是“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系列,出版于1983年;“深入”占据两层书架,有《古脊椎动物学》等。“通识框架部分的书总共约400种,不求多但求清晰简洁,对初阶读者友好,在高阶读者眼中也能立得住。”书店中央是人文美学类图书,在考虑大众认知度的前提下,融入更多个人偏好。
如果说好的选书品味能为一家新书店赢得声誉,但书店要活下来,生存问题依然尖锐。
“神兽之间”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几处“放弃”。首当其冲的是放弃靠卖书赚钱。店里施行电商同价政策,图书售价参照京东自营,还享受电商满减活动。蒋巍直言,“不希望顾客始终有线上比线下便宜的认知,到实体书店买书就像做慈善的心态。”
“有时候卖出一本书,一盘点发现还亏了点。这也是预料中的,我们主动放弃图书零售的毛利,希望这种特色体验可以博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好感,从而转化成更高客流和消费意愿。”蒋巍认为,电商同价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在解放书店。“选书不用考虑是否畅销、有多少利润的问题,可以站在中立的第三方角度,与消费者更好地建立信任关系。”
基于同样的理念,书店放弃了童书版块,“尽管童书的毛利比较高,但和这家店希望贴近青年文化的定位不太匹配”。
开书店前,蒋巍从事金融业,也是文化产业的研究爱好者。“每隔几年就冒出开书店的想法,一方面想趁自己离‘青年’还不太远的时候试一把,另一方面,市面上好像还没有我设想中模式的书店。现在的年轻人可以在线上深度体验很多内容,实体店似乎在这方面还有缺失。”
除了电商同价的卖点,“神兽之间”推行会员制,分季卡、半年卡、年卡。会员期内可享受不限次图书借阅服务,其余权益包括咖啡茶赠饮、演出活动免费入场、免费音频课程等。作为“看理想”APP的首个线下体验店,在书店可以通过iPad畅听“看理想”提供的音配课程,店内布置也加入了一些实物,比如将“西方美术史”音频课谈及的10幅名画挂在店里,把“文艺复兴经典文学”音频课中的经典书籍在一起陈列。
目前,“神兽之间”会员已有三位数。“理想的状态是达到近千人规模,加上饮品、周边衍生品等普通商品售卖,达到运营健康状态。”蒋巍直言,希望用这次创业证明,书店在商业上是有价值的。“虽然在上海的开店成本比较高,但如果这样的书店只可能在一座城市成功,那就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青年群体识货、有见识,注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