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
    主页 > 综合新闻 >

生鲜电商纷纷传上市,但赛道并不性感

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灵猫财经。

社区团购和小贩争抢蔬菜的争议还未落幕,电商界的“生鲜大战”又开始了。

随着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美菜网、多点新鲜这些生鲜电商玩家纷纷传出上市的消息以来,生鲜电商第一股”花落谁家备受关注。

生鲜作为家庭的刚需品,尤其是在经历了疫情的推波助澜之后,越来越被市场看好,被资本看好。但看似火热的市场背后,却有着生鲜电商们自己的辛酸。

生鲜电商的跌宕起伏

我国生鲜电商发展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自诞生以来就不缺少话题。尤其是近几年来,生鲜电商被一次次提起又被一次次的否决,不论是创业新锐,还是电商巨头,亦或资本大佬无一例外拿起刀叉去分割生鲜电商这一电商界最后的奶酪。

但是在风风火火的布局浪潮之下,也只是头部玩家烧钱,后来玩家捡漏。

但尽管是十几年的发展,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退潮期,然后又重生调整到现在的集体IPO,也没有使生鲜电商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反而越发展越“凋零”。

2005年易果生鲜成立,开启了生鲜电商的萌芽。此后,菜管家、沱沱工社、顺丰优选纷纷上线,而生鲜电商开始发展是在2012年,那时一大批的生鲜电商获得大量资金的注入,在这期间,不管是B2C,还是C2C,O2O模式都被运用到淋漓尽致,伴随着一系列扩张和并购,生鲜电商行业逐渐从小而美向大而全转变。此时关于生鲜的百团大战也正式打响。

到了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数量达到了4000家。生鲜电商在经过了几年的野蛮生长,盲目发展之后,在供大于求的供需关系中,在烧钱和盈利难,在面临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一大批的生鲜玩家不是倒闭就是被并购,生鲜电商停止扩张,行业退潮期席卷而来。

而生鲜商品标准化及冷链物流两大行业痛点迟迟得不到解决,加之补贴大战、低价竞争等一系列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动作进一步加剧了O2O关店潮。

但与此同时,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起,阿里、腾讯、京东等一批电商巨头入局,凭借天然大流量的优势,不断抢占布局生态。同时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投资,并带来一系列创新模式,生鲜电商的热度再次被点燃。

从当时的数据规模来看,从2012年的40.5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950亿元,复合增速达90.73%。在面临市场高速增长的状况下,明知生鲜电商不好做,但仍能吸引玩家进场,2019年,美团买菜、盒马菜市、饿了么买菜、苏宁菜场相继开业,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也相继获得新融资。但是据不完全统计,2018-2019年倒闭的生鲜电商品牌有36家,还不包括那些中小企业。

如今,随着“宅”经济的兴起和普及,再加上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为生鲜电商行业又带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生鲜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显示,疫情前后,每周购买2-3次的生鲜电商用户从23.4%增至30.1%。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生鲜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长,预计到2023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市场之大,除了那些头部玩家之外,小玩家更是多。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超6万家生鲜电商相关企业(不包含个体工商户),约14%的企业处于注销和吊销的状态。

但回看过去的十年,生鲜行业在摸索和碰壁中反复成长,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十年时间,生鲜电商也仅仅还是一个孩子,生鲜电商还仍处于模式探索和高速发展期。

如今,随着各头部生鲜电商IPO计划提上日程,再加上前置仓模式的持续火热,社区团购等新模式的发展,这不仅仅是生鲜电商的第二春,也是又一次混战的开始。

生鲜电商,“烧”的钱比挣的多

生鲜电商需要长时间去跨越的难题就是高成本,低毛利、需求分散、供应链长。而正是因为这样,才让玩家们在时间的流逝下,一批批消亡,又一批批的重生。

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想要在市场上保持增长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像二三线城市渗透,充足的资金才是重要保证,虽然这个市场的需求用户基数大,也本该是一个大市场,但是因为运营模式的不成熟,导致生鲜电商虽被市场叫好却盈利难。而企业就不得不以烧钱存活,以寻求新的适应市场的机会。

以叮咚买菜为例,天眼查APP显示,叮咚买菜从2016年开始已经进行了11次融资,投资方包括明星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在内,最高获得2020年5月C轮3亿美元融资,此次IPO同样预计融资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