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的生鲜电商,盈利还差一块“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新熵,作者丨古廿,编辑丨伊页
6月9日早间,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均向SEC提交了IPO招股书,分别计划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因为同属生鲜电商赛道的前置仓模式,同一天递交招股书寻求上市,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生鲜电商的“诺曼底登陆日”。
不过上市之后能否真的上岸,并不好说。根据招股书显示,不管是每日优鲜还是叮咚买菜,目前均是亏损状态。
每日优鲜2018-2020三年时间累计净亏损约67亿,另一家叮咚买菜则只披露了2019-2020两年时间的财务数据,累计净亏损49亿,且亏损还在加剧。
一直亏损,一直融资,截止到上市前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均已进行约十轮次融资。不过查看融资历史可以发现,其中近五分之一的密集融资主要发生在疫情后、上市前的2020年。
比如每日优鲜分别在2020年5月、7月、12月,连获三轮融资。叮咚买菜也在2021年的4月和5月获得两轮融资。
有上市咨询服务行业人士表示:“一方面上市前补充弹药,是一级市场向外界释放积极信号助力上市;另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线上生鲜需求爆发,2021年或许是最近几年最好的上市窗口期,都想抢下第一股。”
不过生鲜电商第一股之争还没落定,转型的新故事已经拉开序章。
以每日优鲜为例,招股书递交前的公众印象里,还是前置仓成功的代表性企业,招股书递交后在媒体相关报道中则成了不止前置仓的赋能To B企业。另一家叮咚买菜,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止亏转盈的主要方向是标品的预制菜售卖。
上市前坚定卖菜的两大头部玩家,招股书刚交完就抓紧转型寻求新的方向,主要原因只能是单纯的在线卖菜已经难以讲出好故事了。
纯卖菜讲不出好故事一边融资输血,一边持续亏损。在当下充分竞争的商业环境里,亏损却难以讲出好故事的情况正在生鲜电商的头部企业身上出现。
以叮咚买菜为例,其创始人认为生鲜电商是一门复购生意,看重复购率。可实际情况却是,单纯的强调复购率并不能有效解决当下生鲜电商的亏损问题。
有零售业投资人士表示:“复购能够赚钱的前提是,复购的客单价是赚钱,但是目前受制于前置仓的面积,生鲜电商的问题是SKU少,复购的客单价过低,且按照目前一单12元的配送变动成本来说,想要不亏就要做到90-100元左右。”
目前叮咚买菜的客单价在50-60元左右,如果要提升到90-100元,也就意味着每一单里至少要加一块肉类商品。但是肉类作为较贵且差异性较大的非标品,消费者通常选择线下自己挑选,越贵的非标品线上购买的底气越不足。
强调复购不强调客单价,也就意味着一方面亏损补贴拉新,另一方面客单价难以提升,卖一单亏一单。最终拉新阶段亏,复购阶段还是亏。但是怎么提高客单价、赚到钱并不容易。
生鲜传奇创始人王卫在一次行业大会分享时曾经表示:“生鲜零售做销售额太好做了,只要你把价格放低,大家就愿意来买甚至囤货购买。但是怎么赚到钱,就涉及到从上游到终端整个复杂的运营问题了。”
对于盈利,叮咚买菜提升客单价的方式是选择卖预制菜,作为标品能否帮叮咚买菜解决盈利困局还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纯卖菜在线上是赚不到钱的。
另一个赚不到的钱还有每日优鲜,相比叮咚买菜,每日优鲜没有强调复购率,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客单价上,并提出有效用户的概念,即支付款项超过销售产品相关成本的交易用户。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每日优鲜的有效用户数分别为508万、717万、868万,今年一季度回落到790万。不过根据Fastdata极数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每日优鲜在2020年6月的月活用户为1524万。
相比其月活用户,有效用户占比仅不到一半,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平台的用户流量有一大半是亏损的。不过不同于叮咚卖菜继续专注C端的厨房生意,每日优鲜选择了转型产业互联网的道路“赋能”。
简单说就是作为前置仓的先行者,每日优鲜想要发挥“教师爷”的作用,将以前置仓为核心的一套生鲜电商模式卖给中小生鲜玩家。按照每日优鲜的理解,相比已有的To B产业玩家,自身作为产业深耕者,有着更丰富的经验和优势。
卖菜不赚钱,就卖“菜篮子”,对于每日优鲜来说,颇有几分2018年新零售大火时期,其创始人徐正在混沌大学作为特邀学员布道前置仓概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