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
    主页 > 综合新闻 >

封面评论 |?质检报告随便买,电商品控不可只看


蒋晶晶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8日消息,7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部分网购平台可以购买质检报告”。市场监管总局对此高度重视,已要求相关电子商务企业依法履行平台主体责任,立即处置平台上销售虚假检验报告的网店。同时,责成上海市、浙江省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立即依法对相关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调查,坚决打击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维护检验检测市场秩序。 (中新社)

线上线下产品一直存在明显的“价格差异”和“质量差”。尤其是对于后一种现象,近年来消费者的抱怨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当然是由供给侧的供给缺陷决定的。大量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杂七杂八的小厂充斥着电商渠道,使得网购爆红的概率很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线上渠道“质检线”的巨大漏洞同样难辞其咎。

电子商品管控,目前主要实行“店铺凭证”制度。也就是说,为了证明产品质量合格并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大部分电商平台都会要求产品在上市前提供质量检测报告。对于商家来说,一份合格的检验报告是进入电商平台的“垫脚石”。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第三方认证”的信用背书。电商平台直接接受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看到文件后发布。这其中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

从媒体曝光来看,电商所谓的“质检”基本没用,质检报告甚至可以随便买。卖家无需寄样,电商平台一键下单,次日出“验货报告”。该报告带有CMA和CNAS字样,声称甲醛含量“未检测到”。扫描报告上的二维码后,弹出了一个“质检信息”公众号,帐号主体是个人……这样孩子气的把关机制自然打开了大门。

电商质检品控绝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深入那些不为人知的“质检报告”,直击本质。卖家提供的“质检报告”不得全量接受。相反,必须建立实验室和检测机构的“白名单”和“数据库”。只接受合规、高素质、在线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只有明确了这一基本规律,电商渠道的质量才能得到收紧。

【如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举报。一经采用,将收取一定的报酬。关注我们的微信:ihxdsb,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