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消费及个人信息保护调查报告发布 超半
11月10日,《中国消费者》杂志社联合中国标准化协会安全健康消费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发布了个人信息保护和电子商务消费调查报告。其中,个人信息保护调查报告显示,有52.7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曾发生过个人信息泄露。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两份调查均采取通过线下拦截访问形式,同时在东北、华北、华东部分省市同步开展。
其中,电子商务消费调查问卷设计20个问题,调查周期历时15天,回收有效样本9095份。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基于电商的市场监管力度、消费纠纷处理等呈现出总体向好的趋势,但是,消费者对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满意度总体评价不高。电商平台依然需要面对高退货率问题,亟待引导消费者按需理性消费。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商家夸大宣传、广告违法、虚假打折,商品货不对板、名不符实,假冒伪劣及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依然是电商问题短板,亟需改进服务措施,强化标准规制。
在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调查项目中,共设计16个问题,历时6天,回收有效样本3958份。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现象严重,线上线下均不同程度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消费者主动保护个人信息意识不强,包括电商平台在内的在线服务行业依然是个人信息过度收集和滥用的重灾区,商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管不当,商业应用规范缺位,个人信息贩卖等问题十分突出。
其中,对于是否发生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在近4000份有效问卷中,有52.7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曾发生过个人信息泄露;受访者对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所持态度方面,近39.24%的受访者表示极度反感,超过三成受访者很在意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
受访者在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麻烦的分布领域方面,骚扰电话以17.54%的占比位居榜首,其后依次是推销电话、垃圾短信、网络诈骗、垃圾邮件,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成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已经给自己带来麻烦。
在遭遇大数据杀熟的调查选项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曾经遭遇大数据杀熟,占35.98%;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并不清楚是否遭遇大数据杀熟,占25.49%。
在个人信息泄露最严重领域的选项中,受访者认为,非电商类网络服务提供商占比最高,达17.19%,线下“会员身份”次之,占16.38%,紧随其后的是商业性调查访问,占5.24%,线下医疗保健卫生服务,占13.74%,电商平台,占12.35%。
在受访者最担心泄露的个人信息方面,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生物识别信息(14.92%);银行账户信息(13.44%);身份证号码(12.75%);手机号码(12.46%);家庭住址(11.94%)。
在此提醒广大经营者,应依法收集、使用和管理消费者个人信息,做到非必要不获取;应限定适用范围并妥善保管消费者个人信息。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非必要不授权采集个人信息,在线服务及时更换账号密码,对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上网账号要妥善保管,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勿轻易授权采集;对快递、邮件标签等记载了个人信息的包装物,应做好“脱敏”处理。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应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切勿坐视事态蔓延,造成更大损失。对于个人信息侵权违法行为,要果断采取依法维权措施,当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者和自身信息安全的守门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